|  | ||||||
|  |  |  |  |  |  |  | 
| 注:本页正在建设中,旨在于汇集各家之言,探寻中国民主之路。 我们尚在收集有关文章。读者或作者若有任何建议,请与 Long Bow Group联系。谢谢! 诉讼纪实,郭罗基引子风雨欲来 (一)“从来不作检讨的人” (二)“不予登记”党员和“不许授课”的教授 (三.一)起诉 (三.二)上诉 (三 .三)申诉 (四)上书人大常委会 “公民上书”,郭罗基1.来一个人民护法运动 2.法要有法的精神 3.建立监督制度 4.为“六四”事件平反 5.用民主的手段实现民主化的目的,以现代的方式走向现代化的未来 “中国的人权和法制”,郭罗基论“收容审查”的违宪性,郭罗基“走向权利的时代 ----中国公民权利发展研究”,夏勇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, 1995年 关于六四“八九民运的经验教训与历史意义” ,王丹 ,《北京之春》, 1995年6月 号 (总第 25期 ), p.13 八九民运在人的思想基础、群众基础、组织基础等客观条件都不成熟,主观上又存在一些重大失误的情况下,失败几乎是必然的,能做到当年那种地步,已经是很难得的了。尽管如此,八九民运给中国社会带来了重大的历史意义。 “反对政府血腥镇压 ,消化民运失败教训”,郭罗基 ,《北京之春》1995年 8月号 (总第 27期 ), p.82 八九民运是正义的,但正义的一方并非都是正确的。反思民运,批评错误,并不意味着“转嫁”中国政府的责任,而是消化这些教训,总结研究民运失败原因。天安门广场的示威,准确的说,只是反对不民主的运动,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民主运动。运动中,学生领袖企图以“血流成河”来培植自己的政治资本、加重政治砝码是不讲人权的。 “波兰随想——为“团结工会”成立十五周年而作”,耶人 ,《北京之春》 1995年12月号 (总第 31期 ), p.89 通观“波兰革命”的全过程,不难发现知识份子所发挥的卓越作用,主要并不体现於如何提高民众的觉悟上,而体现於他们的组织行为,他们参与政治运作的技术手段上。他们的工作重点,始终集中在帮助工人建立组织、与政府谈判等技术性、战略性的问题上,使工人的政治诉求在技术上得以落实。相比之下 ,八九年 以後,纵观海外民运各派言论,人们在政治主张的激进程度上不断升级,而对如何将对民主的诉求在技术上得以落实,则缺乏反省。如此下去,所提出的政治目标的实现难度越来越大,而实际政治运作能力却越来越弱,眼越高,手越低,岂不离民主越来越远? | 
中文主页 | 关于影片 
    | 音像图库 | 民主墙 
    | 六四史料 | 
    网站导览 | English
    © 
    Long Bow Group,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